登录注册

登录注册

忘记密码

密码修改成功!

首页 有料 赛迪智库丨从《中国智能化发展指数报告(2018年)》看区域差异

赛迪智库丨从《中国智能化发展指数报告(2018年)》看区域差异

来源:

编者按:赛迪智库软件产业研究所日前在首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发布了《中国智能化发展指数报告(2018年)》,对全国范围内区域智能化发展态势进行研究分析,重点聚焦于基础环境、产业基础、创新引领能力、智能制造、产业融合、智慧社会六个层面,对全国范围内区域智能化发展态势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制定指标体系测算发展指数,剖析区域智能化发展水平、层次和特点。这是我国第一个年度智能化发展水平评估报告,对于研判我国推动智能化发展应采取的政策措施、推动各地方省市智能化应用快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本报特节选报告精华内容,以飨读者。

智能化是建立在信息及智慧的发现、创造及应用基础上,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的发展趋势。智能化不仅体现在科技上,还体现在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发挥信息技术对农业、工业及服务业等领域的渗透性、融合性和创新性优势,创新发展智能制造、智慧农业、智慧医疗服务、智慧交通服务等新型业态,将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

我国智能化发展指数从东向西逐渐降低

我国智能化发展总体态势是:智能化发展指数基本符合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降低的趋势,在此基础上形成京津冀区域、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西部地区四个集聚区的发展格局。从总体水平来看,东部地区智能化发展水平最高,占全国智能化发展总指数的43%,西部地区跟随其后,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智能化发展水平相对滞后。从全国智能化产业发展水平看,全国区域集聚发展格局逐步形成,智能化发展路径呈现多元化趋势。

2017年,我国东部、西部、中部、东北四个分区智能化发展差异化明显,从总体水平来看,东部地区智能化发展水平最高,占全国智能化发展总指数的43%,西部地区跟随其后,在全国总指数中占比达到30%。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分别为19%和8%。东部地区的智能化发展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10个省市占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智能化发展总指数的43%。广东、江苏、浙江、山东传统制造业大省智能化优势明显。未来,整个东部地区将继续成为全国智能化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引领我国智能化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西部地区智能化发展势头迅猛,从平均发展水平来看,西部区域智能化发展平均指数为24.36,略低于全国平均指数31.96。随着西部地区各级智能化相关政策的逐步实施,西部地区有望成长为与东部地区比肩的第二个增长极。受东部纵深发展带动,中部新生力量不断涌现,中部地区6个省份均位居全国前二十,其中,河南、湖北、湖南依托区位优势和自身智能化发展基础,在东部智能化发达地区带动下,逐步成为全国智能化发展的新生中坚力量。东北地区,辽宁省智能化发展指数位居全国第16位,黑龙江、吉林智能化发展指数分别位列全国第19名和23名,智能化发展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

智从能化发展根据性质作用和应用领域来看,可分为六个层面:基础环境、产业基础、创新引领能力、智能制造、产业融合、智慧社会。

智能化基础环境全面优化

一是智能化基础环境全面优化。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支持智能化产业发展。近年来,我国接连出台了多项智能化相关政策,大力推动智能化产业基础环境发展。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智能化发展环境评估结果显示,各省市的基础环境平均指数为2.84,其中14个省市的基础环境指数在平均值以上,占比48.38%。尤其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渝贵等地区,从组织建设、制度、政策等方面积极推动智能化创新发展,信息化基础设施及数据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善,产业供给能力强大,因此,基础环境指数体现出较强的领先优势。

二是网络资源建设成效明显。智能化发展的网络资源指数基本符合从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降低的趋势,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呈现正相关。评估结果显示,广东、浙江、北京、江苏、福建、山东、上海等东部沿海地区的网络资源明显优于其他地区。从东部地区到中部地区,再到西部地区,呈现明显阶梯状发展态势,表明网络资源设施水平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联系,经济发达的城市在新兴信息基础设施方面愿意投入更多的资金和精力,依托其提升地区整体智能化发展水平。

三是智能化专项政策支撑力度不一。政策支撑的评估重点考察在智能化发展方面的政策环境,包括支持智能化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以及相关细分领域的支撑政策。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智能化政策支撑评估结果显示,北京、天津、重庆、贵州得分明显领先于其他省市自治区。这得益于四省市数字智能化发展基础好,在政策制定方面更为深入。

四是数据资源体系建设的地区差距较大。数据资源要素主要评估各省市政府数据开放能力,评估涵盖数据数量和质量、数据开放平台建设情况、数据开放环境等三个方面。评估结果显示,广东、北京、江苏、山东、上海、浙江等省市的数据资源得分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的城市。这些省市已建成省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提供高质量、行业覆盖面广泛、持续增长的数据资源,并发布大数据专项政策优化数字资源汇聚和开放环境。

产业基础区域差距明显

一是智能化产业基础发展水平的区域差距明显。发展基础是指智能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关联产业,主要包括制造业和智能化技术两方面。制造业是智能化发展的重要载体,智能化技术是智能化发展的基础,二者构成了驱动智能化产业快速发展的“双轮”。我国产业基础方面存在一定的“非均衡”特征,产业基础排名在第一梯队的5个省份分别是广东、北京、江苏、上海和浙江,产业基础指数分别是14.79、13.65、12.08、10.44和8.64,远高于全国其他省市,主要原因是这5个省市的传统制造业产业基础良好,更突出的是,其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远高于其他省份,这为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与突破提供了必要条件。

二是东部地区传统制造业发展水平基础良好。传统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增长和经济转型的基础,也是我国生产力水平的集中体现。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传统制造业综合发展能力大幅提高,但是东、中、西部三大区域制造业地区间差异明显。东部地区传统制造业优势明显,江苏、天津、山东、上海、广东、浙江、福建、北京等八省市位列前十位。中部地区制造业综合发展能力较为平均,西部地区制造业综合发展能力远远低于东、中部地区制造业综合发展能力。

三是部分西部地区智能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四川聚力信息安全、云计算与大数据、光通信与移动互联网、北斗卫星导航等相关产业,智能产业指数为5.04,排名第六。重庆市加快构建现代信息技术与产业体系,智能产业指数为4.46,排名第八。未来,贵州省、重庆市、内蒙古三地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持续推进,四川、陕西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基础雄厚,西部地区的智能产业发展有望更上一个台阶。

发达省市引领智能化创新

创新引领能力指数由科技人力投入、科技财力投入、科研产出、科技产业化四个三级指标构成。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创新引领能力评估结果显示,北京、上海、天津、江苏、广东等5个省市创新引领能力全国领先,其中北京和上海并列第一,创新引领能力指数为9.57;天津、江苏、广东分别位列第三、第四、第五,创新引领能力指数分别为8.76、8.08、7.79。主要原因是这些省市经济发达,IT产业基础雄厚,集聚大批领先的大企业,拥有较为丰富的高校、科研院所、创新中心等资源,创新创业活跃,为创新引领能力提供了坚实基础。

从各个省市的科技人力投入、科技财力投入、科研产出、科技产业化4个三级指标来看,包括北京、上海、广东等领先省市在内的大多数省市在各项分指标上发展不均衡,存在一定短板。例如,北京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与人力资源所带来的强大的知识创造能力以及大量科技中小企业和良好的创业环境等优势,创新引领能力指数为9.57,排名第一;科技财力投入、科研产出、科技产业化三项分指数全国领先,分别为4.28、3.76、0.97,但科技人力投入指数仅为0.56,排名处于全国中等水平。广东经济发达、创新开放度高、市场活力较好、创新创业活跃,创新引领能力指数为7.79,排名第五;科技人力投入、科技财力投入、科技产业化三项分指数分别为0.83、4.05、0.81,数排名位列全国前五,但科技产出指数排名全国第十,成为广东创新引领能力提升的短板。相较而言,江苏创新引领能力的各项分指数较为均衡,创新引领能力总指数排名第四,科技人力投入指数排名第一,科技财力投入、科研产出、科技产业化三项分指数排名第六。

智能制造呈现“四核带动”格局

智能制造指数由两化融合、工业互联网、智能工厂、智能制造示范项目4个二级指标决定,反映制造业的智能化应用水平。

一是智能制造呈现“四核带动”格局。评估结果显示,江苏、广东、浙江、山东分别以智能制造指数12.52、12.24、12.22、11.02位于前四位,占总指数比重的19%,全国智能制造发展呈现“四核带动”的格局,这是由于江苏、广东、浙江、山东具有相对完备的产业体系、庞大的产业规模和强大的科技创新支撑能力,并具有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产业集群效应突出。北京、上海、福建、安徽、重庆、湖南依托良好的特色制造基础和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智能制造发展水平紧随其后,并呈现出制造业多元化发展、智能制造多点开花态势。

二是工业互联网平台及智能工厂建设正处规模化扩张窗口期。在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方面,广东、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发挥重要引领作用,工业互联网指数分别为3.11、3.06、2.94、2.87、2.84,这是由于上述5个省份具有发展突出的互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支撑及坚实的制造业基础,政府和企业积极探索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的新模式和新业态,促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加速落地;山东、福建、重庆、湖南、辽宁、天津的工业互联网指数分别为2.61、2.53、2.33、2.30、2.18、2.15。在智能工厂建设方面,浙江、江苏、广东以智能工厂指数1.67、1.65、1.59并驾齐驱,指数之和占据全国智能工厂指数总和的54%,在全国居于突出的核心地位,其他省市积极布局智能工厂发展、制定建设任务目标。

三是两化融合全面发展特征显著。从两化融合指数上看,江苏、广东、山东、上海、北京、浙江、重庆以6.75、6.51、6.45、6.38、6.35、6.29、6.29位居前列。天津、福建、四川、安徽等大力推进智能制造战略,在推进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成为两化融合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从智能制造重点示范项目上看,山东、浙江、江苏、湖南、安徽、广东、湖北、河北指数分别为1.68、1.39、1.28、1.28、1.28、1.03、1.03、1.03,居领先位置。

产业融合水平与经济基础密切相关

一是产业融合水平与经济基础密切相关。评估结果显示,在浙江、广东、上海、江苏等东南沿海经济、产业基础雄厚的省份和直辖市,其产业融合与数字经济发展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这表明,产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已为产业数字化发展预留了巨大的市场空间。具体来看,全国产业融合平均指数为7.49,有13个省市、自治区位于平均线之上。

二是农业、商务区域发展水平差异显著。评估结果显示,在智能农业方面,排名前十的省市指数之和为10.13,占全国智能农业指数总和的69%,而最后十位省市指数之和仅占全国智能农业指数总和的5%,前十位城市主要集中在农业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市。在智能商务方面,排名前十的省市指数之和为20.72,占全国智能商务指数总和的47%,最后十位省市指数之和仅占全国智能商务指数总和的22%。

三是金融、物流、智能共享领域呈均衡发展态势。整体来看,我国金融、物流、共享经济领域的智能化应用水平城呈现均衡发展态势,其中广东、浙江、北京、上海居于引领地位,其他省市基本处于相近发展水平。在数字金融领域,上海、北京、浙江分别以2.27、2.26、2.16位居三甲。在智慧物流方面,上海、浙江、江苏在重塑产业分工、再造产业结构、转变产业模式、打造产业新生态取得较大成效,分别以4.16、4.14和3.79位于智慧物流发展水平前三。在智能共享方面,广东在共享经济发展最为蓬勃的出行及住宿领域不断创新突破,其市场份额名列全国前茅,以指数2.69高居第一。

智慧社会稳步推进

一是全国政府管理智能化稳步推进。近年来,全国各地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趋于集约化、高效化,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领域,智能政务应用深入推进,在大数据规划决策、智能信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评估结果显示,各省市的政府管理平均指数为1.13。其中,北京为1.39,排名第一;上海为1.37,排名第二;海南为1.37,排名第三。

二是各地民生服务智能化阶梯特征明显。我国民生服务智能化发展总指数为19.74,平均指数为5.10。从31个省市自治区各自的民生服务智能化发展指数可以看出,我国民生服务智能化发展水平整体呈较为明显的阶梯现象。广东为第一发展梯队,发展指数在1.5以上;北京、江苏、浙江为第二发展梯队,发展指数在1至1.5之间;上海、重庆、四川、福建、湖北、河北、山东、河南、湖南、辽宁、天津、安徽、陕西、黑龙江、吉林为第三发展梯队,发展指数在0.5至1之间;宁夏、新疆、陕西、云南、江西、青海、广西、内蒙古、海南、甘肃、贵州、西藏为第四发展梯队,发展指数在0.5以下。

三是发达省市引领公共产品智能供给体系建设。评估结果显示,各省市的公共产品供给平均指数为0.69。由于经济发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和应用水平全国领先,北京、广东、江苏、上海、重庆5个省市位列综合排名前五,公共产品供给指数分别为1.65、1.43、1.10、1.00和0.95,引领和带动智能交通、智能环保、智能电网等公共产品供给体系建设。

四是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智能化社会治理的最突出特征是采用信息化创新社会治理模式。目前,已有21个省市基本完成综治信息化综合平台建设并投入使用,综治视联网系统已覆盖各省和333个地市级、2795个县、13472个乡镇(街道)等基层单位。公安机关加快推进新技术应用,不断提升打防管控、群众服务、社会治理等能力和水平。

评论0

已输入0发表

相关阅读

今日制造网用户服务协议

一、特别提示

在此特别提醒您(用户)在注册成为今日制造网用户之前,请认真阅读本《今日制造网用户服务协议》(以下简称“协议”),确保您充分理解本协议中各条款。请您审慎阅读并选择接受或不接受本协议。除非您接受本协议所有条款,否则您无权注册、登录或使用本协议所涉服务。您的注册、登录、使用等行为将视为对本协议的接受,并同意接受本协议各项条款的约束。

本协议约定今日制造网与用户之间关于“今日制造网”服务(以下简称“服务”)的权利义务。“用户”是指注册、登录、使用本服务的个人。本协议可由今日制造网随时更新,更新后的协议条款一旦公布即代替原来的协议条款,恕不再另行通知,用户可在本网站中查阅最新版协议条款。在修改协议条款后,如果用户不接受修改后的条款,请立即停止使用今日制造网提供的服务,用户继续使用今日制造网提供的服务将被视为接受修改后的协议。

二、账号注册

1、用户在使用本服务前需要注册一个“今日制造网”账号。“今日制造网”账号应当使用手机号码绑定注册,请用户使用尚未与“今日制造网”账号绑定的手机号码,以及未被今日制造网根据本协议封禁的手机号码注册“今日制造网”账号。今日制造网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或产品需要对账号注册和绑定的方式进行变更,而无须事先通知用户。

2、如果注册申请者有被今日制造网封禁的先例或涉嫌虚假注册及滥用他人名义注册,及其他不能得到许可的理由, 今日制造网将拒绝其注册申请。

3、鉴于“今日制造网”账号的绑定注册方式,您同意今日制造网在注册时将允许您的手机号码及手机设备识别码等信息用于注册。

4、在用户注册及使用本服务时,今日制造网需要搜集能识别用户身份的个人信息以便今日制造网可以在必要时联系用户,或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今日制造网搜集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的姓名、地址;今日制造网同意对这些信息的使用将受限于第三条用户个人隐私信息保护的约束。

三、账户安全

1、用户在使用本服务前需要注册一个“今日制造网”账号。“今日制造网”账号应当使用手机号码绑定注册,请用户使用尚未与“今日制造网”账号绑定的手机号码,以及未被今日制造网根据本协议封禁的手机号码注册“今日制造网”账号。今日制造网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或产品需要对账号注册和绑定的方式进行变更,而无须事先通知用户。

2、如果注册申请者有被今日制造网封禁的先例或涉嫌虚假注册及滥用他人名义注册,及其他不能得到许可的理由, 今日制造网将拒绝其注册申请。

3、鉴于“今日制造网”账号的绑定注册方式,您同意今日制造网在注册时将允许您的手机号码及手机设备识别码等信息用于注册。

4、在用户注册及使用本服务时,今日制造网需要搜集能识别用户身份的个人信息以便今日制造网可以在必要时联系用户,或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今日制造网搜集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的姓名、地址;今日制造网同意对这些信息的使用将受限于第三条用户个人隐私信息保护的约束。

四、用户声明与保证

1、用户承诺其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民事主体,且具有达成交易履行其义务的能力。

2、用户有义务在注册时提供自己的真实资料,并保证诸如手机号码、姓名、所在地区等内容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保证今日制造网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上述联系方式与用户取得联系。同时,用户也有义务在相关资料实际变更时及时更新有关注册资料。

3、用户通过使用今日制造网的过程中所制作、上载、复制、发布、传播的任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账号头像、名称、用户说明等注册信息及认证资料,或文字、语音、图片、视频、图文等发送、回复和相关链接页面,以及其他使用账号或本服务所产生的内容,不得违反国家相关法律制度,包含但不限于如下原则: (1)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2)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3)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4)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5)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6)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7)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8)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9)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4、用户不得利用“今日制造网”账号或本服务制作、上载、复制、发布、传播下干扰“今日制造网”正常运营,以及侵犯其他用户或第三方合法权益的内容: (1)含有任何性或性暗示的; (2)含有辱骂、恐吓、威胁内容的; (3)含有骚扰、垃圾广告、恶意信息、诱骗信息的; (4)涉及他人隐私、个人信息或资料的; (5)侵害他人名誉权、肖像权、知识产权、商业秘密等合法权利的; (6)含有其他干扰本服务正常运营和侵犯其他用户或第三方合法权益内容的信息。

五、服务内容

1、今日制造网具体服务内容由今日制造网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包括但不限于: (1)在线咨询服务; (2)电子刊等资料下载读物; (3)服务商收入结算和用户支付费用:具体金额以今日制造网产生的统计数据为准。

2、今日制造网有权随时审核或删除用户发布/传播的涉嫌违法或违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或者被今日制造网认为不妥当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语音、图片、视频、图文等)。

3、所有发给用户的通告及其他消息都可通过网站或者用户所提供的联系方式发送。

六、服务的终止

1、在下列情况下,今日制造网有权终止向用户提供服务: (1)在用户违反本服务协议相关规定时,今日制造网有权终止向该用户提供服务。如该用户再一次直接或间接或以他人名义注册为用户的,一经发现,今日制造网有权直接单方面终止向该用户提供服务; (2)如今日制造网通过用户提供的信息与用户联系时,发现用户在注册时填写的联系方式已不存在或无法接通,今日制造网以其它联系方式通知用户更改,而用户在三个工作日内仍未能提供新的联系方式,今日制造网有权终止向该用户提供服务; (3)用户不得通过程序或人工方式进行刷量或作弊,若发现用户有作弊行为,今日制造网将立即终止服务,并有权扣留账户内金额; (4)一旦今日制造网发现用户提供的数据或信息中含有虚假内容,今日制造网有权随时终止向该用户提供服务; (5)本服务条款终止或更新时,用户明示不愿接受新的服务条款; (6)其它今日制造网认为需终止服务的情况。

2、服务终止后,今日制造网没有义务为用户保留原账号中或与之相关的任何信息,或转发任何未曾阅读或发送的信息给用户或第三方。

七、服务的变更、中断

1、鉴于网络服务的特殊性,用户需同意今日制造网会变更、中断部分或全部的网络服务,并删除(不再保存)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提交的任何资料,而无需通知用户,也无需对任何用户或任何第三方承担任何责任。

2、今日制造网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提供网络服务的平台进行检测或者更新,如因此类情况而造成网络服务在合理时间内的中断,今日制造网无需为此承担任何责任。

八、服务条款修改

1、今日制造网有权随时修改本服务条款的任何内容,一旦本服务条款的任何内容发生变动,今日制造网将会通过适当方式向用户提示修改内容。

2、如果不同意今日制造网对本服务条款所做的修改,用户有权停止使用网络服务。

3、如果用户继续使用网络服务,则视为用户接受今日制造网对本服务条款所做的修改。

九、免责与赔偿声明

1、若今日制造网已经明示其服务提供方式发生变更并提醒用户应当注意事项,用户未按要求操作所产生的一切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2、用户明确同意其使用今日制造网所存在的风险将完全由其自己承担,因其使用今日制造网而产生的一切后果也由其自己承担。

3、用户同意保障和维护今日制造网及其他用户的利益,由于用户在使用今日制造网有违法、不真实、不正当、侵犯第三方合法权益的行为,或用户违反本协议项下的任何条款而给今日制造网及任何其他第三方造成损失,用户同意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害赔偿责任。

十、隐私声明

1、适用范围: (1)在用户注册今日制造网账户时,根据要求提供的个人注册信息; (2)在用户使用今日制造网,或访问其相关网页时,今日制造网自动接收并记录的用户浏览器上的服务器数值,包括但不限于IP地址等数据及用户要求取用的网页记录。

2、信息使用: (1)今日制造网不会向任何人出售或出借用户的个人信息,除非事先得到用户的许可。 (2)今日制造网亦不允许任何第三方以任何手段收集、编辑、出售或者无偿传播用户的个人信息。任何用户如从事上述活动,一经发现,今日制造网有权立即终止与该用户的服务协议,查封其账号。 (3)为达到服务用户的目的,今日制造网可能通过使用用户的个人信息,向用户提供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向用户发出产品和服务信息,或者与今日制造网合作伙伴共享信息以便他们向用户发送有关其产品和服务的信息。

3、信息披露:用户的个人信息将在下述情况下部分或全部被披露: (1)经用户同意,向第三方披露; (2)根据法律的有关规定,或者行政或司法机构的要求,向第三方或者行政、司法机构披露; (3)如果用户出现违反中国有关法律或者网站政策的情况,需要向第三方披露; (4)为提供用户所要求的产品和服务,而必须和第三方分享用户的个人信息; (5)其它今日制造网根据法律或者网站政策认为合适的披露; (6)用户使用今日制造网时提供的银行账户信息,今日制造网将严格履行相关保密约定。

十一、其他

1、今日制造网郑重提醒用户注意本协议中免除今日制造网责任和限制用户权利的条款,请用户仔细阅读,自主考虑风险。未成年人应在法定监护人的陪同下阅读本协议。

2、本协议的效力、解释及纠纷的解决,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若用户和今日制造网之间发生任何纠纷或争议,首先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用户同意将纠纷或争议提交今日制造网住所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管辖。

3、本协议的任何条款无论因何种原因无效或不具可执行性,其余条款仍有效,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4、本协议最终解释权归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所有,并且保留一切解释和修改的权力。

5、本协议从2018年4月1日起适用。

同意并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