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登录注册

忘记密码

密码修改成功!

首页 有料 工信部部长苗圩《求是》撰文:加强核心技术攻关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工信部部长苗圩《求是》撰文:加强核心技术攻关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求是》杂志2018年第14期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发展成就显著,产业转型升级进展明显,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大幅提升。但是,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很多领域缺乏关键核心技术的局面尚未根本改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在出席今年两院院士大会时,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矢志不移自主创新,坚定创新信心,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当前,我们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加快核心技术攻关突破,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要求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要求愈加迫切。同时,全球科技创新空前密集活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各国围绕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的竞争日趋激烈。

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是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国际经验表明,制造业要迈向中高端,根本上靠的是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20世纪以来,美国、德国、日本等国之所以长期保持制造强国的地位,根本原因就是在装备、材料、信息、生物等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上始终保持领先。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我国已成为全球制造大国,但离制造强国仍有较大距离,症结就在于核心技术积累不足,严重制约了制造业转型升级。而我国在通信设备、高铁、核电等领域之所以能实现快速发展,很重要的一个经验就是聚焦核心技术,持之以恒地开展研发攻关。以移动通信为例,2G时代,我国企业几乎不掌握核心技术,只能被动跟随;3G时代,我国提出的TD-SCDMA成为重要的国际标准,实现了核心技术从无到有的重大突破;4G时代,我国推出的TD-LTE成为全球两大主流标准之一,基本实现了与国外企业并跑。

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是新旧动能转换的重要抓手。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增长持续低迷,寻找新的经济发展动能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新动能首先来源于新兴产业的培育发展,而新兴产业通常是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科技成果转化和大规模商用的直接结果。上世纪70年代中期石油危机后,美国加快了信息通信技术的创新突破,到90年代实现了信息技术革命和“新经济”的崛起,率先走出低谷并重新拉开了与其他国家的距离。当前,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物联网、区块链、新材料等领域显现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可能引发若干领域的群体性和系统性突破,全球正在步入一个新兴产业孕育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以核心技术的创新突破催生和培育新兴产业。同时,新动能还源于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传统产业要赢得市场竞争、焕发生机活力,就要通过加强关键技术和先进工艺的高端化改造及相关流程、产品、模式创新,大幅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附加值,不断向中高端水平迈进。

加强核心技术攻关是保障产业安全的关键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是我们最大的命门,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我们最大的隐患。发达国家在一些关键技术与核心产品上对我实施出口管制,我国集成电路、基础软件、互联网、高端生产装备、新材料等多个领域都存在产业安全风险隐患,相关制造业不仅面临低端锁定困境,产业链安全和供应链安全也得不到保障。比如,在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中,大量使用进口的芯片、软件和控制系统,一旦被“卡脖子”,就难以保障设备和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对于国防科技工业来说,核心技术更是买不来的,要突破制约武器装备发展的“瓶颈”,就必须下大力气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核心技术创新突破要解决好四个方面的主要制约因素

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与先行工业化国家相比,我国现代工业起步晚、积累少、底子薄。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历经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制造大国,基本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现在亟需解决“好不好”的问题。我国制造业要真正走上高质量发展之路,必须扭住核心技术攻关这个“牛鼻子”,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强弱项、填空白,持续推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多年来,我们在核心技术攻关上也下了不少功夫,但认真总结起来,还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

一是基础研究支撑不够。基础研究是引领创新发展的源头,是制造强国建设的原动力,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但原始创新能力仍然薄弱,基础研究的短板依旧明显。其中,企业基础研究意愿低、投入少、能力弱是重要原因。我国企业研发支出占全社会研发支出的比例已接近80%,但主要用于应用技术研发。过去十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企业对基础研究的投入仅占企业研发投入的0.1%,占全国基础研究总投入的1.5%,而美国、日本、欧盟企业的基础研究经费约占基础研究总经费的20%。基础研究能力和水平不高,导致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动力不足、进展缓慢、效果欠佳。

二是关键共性技术供给不足。关键共性技术具有基础性、关联性、系统性、开放性等特点,属于竞争前技术,能够在多个行业中广泛应用并产生深度影响。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研究通常是各国技术创新政策的核心内容。目前,我国关键共性技术研究与发达国家相比,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多元化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创新体系尚未建立,组织机制不健全,政策支持不连贯,经费投入不足,平台运作不理想,成果共享和推广应用机制亟待完善。

三是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不到位。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能够加速技术突破和产业变革,也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随着产业分工日益精细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加速应用,创新链各环节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企业、大学及研究机构、用户之间的协同创新日渐成为常态,并在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制成本和加速新产品进入市场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长期以来,我国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和深度融合不够,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研发创新活动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不足,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仍不够突出,大量的创新成果停留在论文、专利阶段,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加之技术市场发展滞后,高校和科研院所更倾向于自己设立公司进行成果转化,而不是转让给相关企业进行推广应用,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造成影响。

四是创新人才的制约日益突出。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人才队伍充实,但高精尖人才特别是从事核心技术研发攻关的创新人才仍比较短缺。受金融、房地产等行业挤出效应和虹吸效应影响,高端研发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纷纷从制造业领域流出,对制造业提质增效升级带来较大冲击。根据有关高校发布的年度就业质量报告,名校毕业生就业行业首选金融业。实践中,制造业高端研发人才缺口较大,进一步抬高了研发活动的人工成本,抑制了企业开展核心技术研发攻关的动力和能力。

准确把握和抓牢推动核心技术攻关的政策着力点

解决我国制造业核心技术的短板问题,关键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坚持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相结合,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以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突破口,引导企业加强研发攻关和应用推广;坚持融入全球产业链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相结合,深化国际交流合作,积极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技术创新;坚持市场机制与政府作用相结合,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及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强化国家战略引领,引导创新要素更多投向核心技术攻关,大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建立健全基础研究支撑体系。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进一步加强基础研究前瞻部署,推动不同领域创新要素有效对接。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引导技术能力突出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加强基础研究。加大中央财政对基础研究的稳定支持力度,健全技术创新基金运行机制,引导地方、企业和社会力量增加基础研究投入。加强转制科研院所创新能力建设,引导有条件的院所更多聚焦科学前沿和应用基础研究,打造引领行业发展的原始创新高地。继续完善以创新质量和学术贡献为核心的分类评价机制,为从事基础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一辈子只干一件事”的必要条件。

建立健全制造业创新体系。按照“一个明确,四个突出”的思路,明确面向行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这一功能定位,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创新中心要突出市场化,按照“小核心、大协作”的模式,以资本为纽带整合资源,遵循现代企业制度规范运营。要突出协同化,抓好产业创新联盟建设,使之成为辐射带动行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要突出产业化,补上从实验室产品到生产线产品之间涉及的工艺、专用材料、专用设备、标准和检测能力等短板和弱项。要突出可持续发展,通过技术服务、产业孵化、知识产权运营等商业模式创新,实现基于自我造血的循环发展。同时,统筹推进国家和省两级创新中心建设,构建多层次、网络化制造业创新体系。

建立健全产业创新生态体系。继续健全产业与科技协同对接机制,围绕制造业核心技术创新突破的需求,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入揭榜挂帅机制,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组建产学研用联合体,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开展核心技术研发攻关。用好首台套、首批次等政策工具,推动核心技术和关键产品在应用中不断迭代完善。面向一些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建设集快速审查、快速确权、快速维权为一体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切实加大知识产权侵权惩罚力度,为产业协同创新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建立健全制造业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学科专业设置,创新培养机制和模式,培养高层次技术人才、高素质技能人才、高水平经营管理人才,培育工匠精神和企业家精神,构建一支高素质、能够满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需求的人才队伍。在我国优势科研领域设立一批科学家工作室,培养一批具有前瞻性和国际眼光的战略科学家群体。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整合各类人才计划,突出关键领域高层次人才培育。对从事核心技术研发的领军人才,赋予其创新活动主导权和创新成果支配权。进一步健全创新人才评价体系,完善有利于高端人才创新的评价标准和制度。积极发挥地方政府作用,完善高端人才收入分配、户籍居住、上学就医等激励政策。

评论0

已输入0发表

相关阅读

今日制造网用户服务协议

一、特别提示

在此特别提醒您(用户)在注册成为今日制造网用户之前,请认真阅读本《今日制造网用户服务协议》(以下简称“协议”),确保您充分理解本协议中各条款。请您审慎阅读并选择接受或不接受本协议。除非您接受本协议所有条款,否则您无权注册、登录或使用本协议所涉服务。您的注册、登录、使用等行为将视为对本协议的接受,并同意接受本协议各项条款的约束。

本协议约定今日制造网与用户之间关于“今日制造网”服务(以下简称“服务”)的权利义务。“用户”是指注册、登录、使用本服务的个人。本协议可由今日制造网随时更新,更新后的协议条款一旦公布即代替原来的协议条款,恕不再另行通知,用户可在本网站中查阅最新版协议条款。在修改协议条款后,如果用户不接受修改后的条款,请立即停止使用今日制造网提供的服务,用户继续使用今日制造网提供的服务将被视为接受修改后的协议。

二、账号注册

1、用户在使用本服务前需要注册一个“今日制造网”账号。“今日制造网”账号应当使用手机号码绑定注册,请用户使用尚未与“今日制造网”账号绑定的手机号码,以及未被今日制造网根据本协议封禁的手机号码注册“今日制造网”账号。今日制造网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或产品需要对账号注册和绑定的方式进行变更,而无须事先通知用户。

2、如果注册申请者有被今日制造网封禁的先例或涉嫌虚假注册及滥用他人名义注册,及其他不能得到许可的理由, 今日制造网将拒绝其注册申请。

3、鉴于“今日制造网”账号的绑定注册方式,您同意今日制造网在注册时将允许您的手机号码及手机设备识别码等信息用于注册。

4、在用户注册及使用本服务时,今日制造网需要搜集能识别用户身份的个人信息以便今日制造网可以在必要时联系用户,或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今日制造网搜集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的姓名、地址;今日制造网同意对这些信息的使用将受限于第三条用户个人隐私信息保护的约束。

三、账户安全

1、用户在使用本服务前需要注册一个“今日制造网”账号。“今日制造网”账号应当使用手机号码绑定注册,请用户使用尚未与“今日制造网”账号绑定的手机号码,以及未被今日制造网根据本协议封禁的手机号码注册“今日制造网”账号。今日制造网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或产品需要对账号注册和绑定的方式进行变更,而无须事先通知用户。

2、如果注册申请者有被今日制造网封禁的先例或涉嫌虚假注册及滥用他人名义注册,及其他不能得到许可的理由, 今日制造网将拒绝其注册申请。

3、鉴于“今日制造网”账号的绑定注册方式,您同意今日制造网在注册时将允许您的手机号码及手机设备识别码等信息用于注册。

4、在用户注册及使用本服务时,今日制造网需要搜集能识别用户身份的个人信息以便今日制造网可以在必要时联系用户,或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今日制造网搜集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用户的姓名、地址;今日制造网同意对这些信息的使用将受限于第三条用户个人隐私信息保护的约束。

四、用户声明与保证

1、用户承诺其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民事主体,且具有达成交易履行其义务的能力。

2、用户有义务在注册时提供自己的真实资料,并保证诸如手机号码、姓名、所在地区等内容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保证今日制造网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上述联系方式与用户取得联系。同时,用户也有义务在相关资料实际变更时及时更新有关注册资料。

3、用户通过使用今日制造网的过程中所制作、上载、复制、发布、传播的任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账号头像、名称、用户说明等注册信息及认证资料,或文字、语音、图片、视频、图文等发送、回复和相关链接页面,以及其他使用账号或本服务所产生的内容,不得违反国家相关法律制度,包含但不限于如下原则: (1)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 (2)危害国家安全,泄露国家秘密,颠覆国家政权,破坏国家统一的; (3)损害国家荣誉和利益的; (4)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破坏民族团结的; (5)破坏国家宗教政策,宣扬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6)散布谣言,扰乱社会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 (7)散布淫秽、色情、赌博、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8)侮辱或者诽谤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 (9)含有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其他内容的。

4、用户不得利用“今日制造网”账号或本服务制作、上载、复制、发布、传播下干扰“今日制造网”正常运营,以及侵犯其他用户或第三方合法权益的内容: (1)含有任何性或性暗示的; (2)含有辱骂、恐吓、威胁内容的; (3)含有骚扰、垃圾广告、恶意信息、诱骗信息的; (4)涉及他人隐私、个人信息或资料的; (5)侵害他人名誉权、肖像权、知识产权、商业秘密等合法权利的; (6)含有其他干扰本服务正常运营和侵犯其他用户或第三方合法权益内容的信息。

五、服务内容

1、今日制造网具体服务内容由今日制造网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包括但不限于: (1)在线咨询服务; (2)电子刊等资料下载读物; (3)服务商收入结算和用户支付费用:具体金额以今日制造网产生的统计数据为准。

2、今日制造网有权随时审核或删除用户发布/传播的涉嫌违法或违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或者被今日制造网认为不妥当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语音、图片、视频、图文等)。

3、所有发给用户的通告及其他消息都可通过网站或者用户所提供的联系方式发送。

六、服务的终止

1、在下列情况下,今日制造网有权终止向用户提供服务: (1)在用户违反本服务协议相关规定时,今日制造网有权终止向该用户提供服务。如该用户再一次直接或间接或以他人名义注册为用户的,一经发现,今日制造网有权直接单方面终止向该用户提供服务; (2)如今日制造网通过用户提供的信息与用户联系时,发现用户在注册时填写的联系方式已不存在或无法接通,今日制造网以其它联系方式通知用户更改,而用户在三个工作日内仍未能提供新的联系方式,今日制造网有权终止向该用户提供服务; (3)用户不得通过程序或人工方式进行刷量或作弊,若发现用户有作弊行为,今日制造网将立即终止服务,并有权扣留账户内金额; (4)一旦今日制造网发现用户提供的数据或信息中含有虚假内容,今日制造网有权随时终止向该用户提供服务; (5)本服务条款终止或更新时,用户明示不愿接受新的服务条款; (6)其它今日制造网认为需终止服务的情况。

2、服务终止后,今日制造网没有义务为用户保留原账号中或与之相关的任何信息,或转发任何未曾阅读或发送的信息给用户或第三方。

七、服务的变更、中断

1、鉴于网络服务的特殊性,用户需同意今日制造网会变更、中断部分或全部的网络服务,并删除(不再保存)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提交的任何资料,而无需通知用户,也无需对任何用户或任何第三方承担任何责任。

2、今日制造网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提供网络服务的平台进行检测或者更新,如因此类情况而造成网络服务在合理时间内的中断,今日制造网无需为此承担任何责任。

八、服务条款修改

1、今日制造网有权随时修改本服务条款的任何内容,一旦本服务条款的任何内容发生变动,今日制造网将会通过适当方式向用户提示修改内容。

2、如果不同意今日制造网对本服务条款所做的修改,用户有权停止使用网络服务。

3、如果用户继续使用网络服务,则视为用户接受今日制造网对本服务条款所做的修改。

九、免责与赔偿声明

1、若今日制造网已经明示其服务提供方式发生变更并提醒用户应当注意事项,用户未按要求操作所产生的一切后果由用户自行承担。

2、用户明确同意其使用今日制造网所存在的风险将完全由其自己承担,因其使用今日制造网而产生的一切后果也由其自己承担。

3、用户同意保障和维护今日制造网及其他用户的利益,由于用户在使用今日制造网有违法、不真实、不正当、侵犯第三方合法权益的行为,或用户违反本协议项下的任何条款而给今日制造网及任何其他第三方造成损失,用户同意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害赔偿责任。

十、隐私声明

1、适用范围: (1)在用户注册今日制造网账户时,根据要求提供的个人注册信息; (2)在用户使用今日制造网,或访问其相关网页时,今日制造网自动接收并记录的用户浏览器上的服务器数值,包括但不限于IP地址等数据及用户要求取用的网页记录。

2、信息使用: (1)今日制造网不会向任何人出售或出借用户的个人信息,除非事先得到用户的许可。 (2)今日制造网亦不允许任何第三方以任何手段收集、编辑、出售或者无偿传播用户的个人信息。任何用户如从事上述活动,一经发现,今日制造网有权立即终止与该用户的服务协议,查封其账号。 (3)为达到服务用户的目的,今日制造网可能通过使用用户的个人信息,向用户提供服务,包括但不限于向用户发出产品和服务信息,或者与今日制造网合作伙伴共享信息以便他们向用户发送有关其产品和服务的信息。

3、信息披露:用户的个人信息将在下述情况下部分或全部被披露: (1)经用户同意,向第三方披露; (2)根据法律的有关规定,或者行政或司法机构的要求,向第三方或者行政、司法机构披露; (3)如果用户出现违反中国有关法律或者网站政策的情况,需要向第三方披露; (4)为提供用户所要求的产品和服务,而必须和第三方分享用户的个人信息; (5)其它今日制造网根据法律或者网站政策认为合适的披露; (6)用户使用今日制造网时提供的银行账户信息,今日制造网将严格履行相关保密约定。

十一、其他

1、今日制造网郑重提醒用户注意本协议中免除今日制造网责任和限制用户权利的条款,请用户仔细阅读,自主考虑风险。未成年人应在法定监护人的陪同下阅读本协议。

2、本协议的效力、解释及纠纷的解决,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若用户和今日制造网之间发生任何纠纷或争议,首先应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用户同意将纠纷或争议提交今日制造网住所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管辖。

3、本协议的任何条款无论因何种原因无效或不具可执行性,其余条款仍有效,对双方具有约束力。

4、本协议最终解释权归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所有,并且保留一切解释和修改的权力。

5、本协议从2018年4月1日起适用。

同意并继续